安息香

安息香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安息香
拼音拼读
ān xī xiāng
药材别名
拙贝罗香、野茉莉
英文名称
benzoin
功效分类
开窍药
药用部分
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的树脂。
动植物形态
乔木。高6~30米,胸径8~6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纵裂纹。树枝稍扁,被褐色茸毛,成长后无毛。叶互生,纸质至薄革质;叶片椭圆形至卵形。圆锥花序,或渐缩小成总状花序,花多,白色。子房半下位。果实近球形,直径10~12毫米,顶端有细小的喙,外面密被灰色星状茸毛。种子卵形,栗褐色,密被小瘤状突起或星状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气候温暖、较潮湿、土层深厚的山坡、山谷、疏林中或林缘。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树干自然损伤或于夏、秋季割裂树干,收集流出的树脂,阴干。
药材性状
不规则小块,稍扁平,常黏结成团块。表面橙黄色,具蜡样光泽(自然出脂);或为不规则的圆柱状、扁平块状,表面灰白色至淡黄白色(人工割脂)。质脆,易碎,断面平坦,白色。放置后逐渐变为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加热则软化熔融。气芳香,味微辛,嚼之有沙粒感。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归心经、脾经。
功效作用
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属开窍药。
临床应用
用量0.6~1.5克,入丸散。用治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风。
药理研究
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分泌,促进痰液排出等作用。药理实验表明,酊剂为刺激性祛痰药,置于热水中吸入其蒸汽,则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治支气管炎以促进痰液排出。吸人时应避免蒸汽的浓度过高而刺激眼、鼻、喉等。外用可作局部防腐剂,并能促进溃疡及创伤的愈合。
化学成分
含树脂70%~80%,主要成分为泰国树脂酸和苯甲酸松柏醇酯。还含苯甲酸11.7%、苯甲酸桂皮醇酯2.3%和香荚兰醛0.3%、挥发油、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有3-苯甲酰泰国树脂酸酯、松柏醇苯甲酸酯、香草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
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久冷腹痛不止:安息香(研)、补骨脂(炒)各30克,阿魏(研)6克。上三味,捣研,罗为细末,醋研饭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粥饮下。(《圣济总录》安息香丸)
②治风腰脚疼痛冷痹及四肢无力:安息香6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虎胫骨(涂酥炙令黄)60克。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食前,以温酒调下3克。(《圣惠方》安息香散)
③治男子妇人暗风痫病:安息香(通明无砂石者)、铅丹各30克。上二味,为细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温水下。(《圣济总录》安息香丸)
④治小儿惊邪:安息香一豆许,烧之自除。(《奇效良方》)
⑤治妇人产后血晕、血胀,口噤垂死者:安息香3克,五灵脂(水飞净末)15克。共和匀,每服3克,炒姜汤调下。(《方脉正宗》安息香丸)
⑥治卒然心痛,或经年频发:安息香研末,沸汤服1.5克。(《医世得效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