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花

水翁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水翁花
拼音拼读
shuǐ wēng huā
药材别名
水翁仔、水雍花、水榕花、大蛇药
英文名称
water banyan
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
药用部分
桃金娘科植物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tatus (Roxb.) Meer.et Perry.的幼嫩花蕾。
动植物形态
常绿大乔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四棱形。叶对生,近革质,阔卵状长圆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顶端钝而急尖或渐尖而有钝头,基部钝或渐狭,全缘;侧脉纤细,仅在下面较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侧生和顶生,花小,青白色,近无梗;萼筒钟状,顶端近截平,萼裂片合生成帽状,顶端尖,有腺点,花开时整个脱落,花瓣4片,早落,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浆果近球形,成熟时紫黑色而有斑点。
产地分布
生于河道两岸水边和山谷溪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
端午节前后采收。摘取水翁花带幼嫩花蕾的花序,晒至三成千时堆闷,发汗1~2天,然后日晒夜闷至足干,筛去枝梗、杂质。
药材性状
水翁花药材花蕾呈卵形或类球形,两端稍尖,皱缩。下半部有残存萼筒,呈倒钟形或环形,棕色,上半部呈帽状,由5枚合生的花瓣组成,浅棕黄色;除去帽状花冠,可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一锥形花柱。质硬。气微香,味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去湿消滞。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或煮粥。用治夏天感暑食滞所致的发热、咽干、口渴脘胀或呕吐泄泻。
药理研究
水翁花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有强心作用。
化学成分
水翁花含黄酮苷类成分,有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烷酮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熊果酸及多种氨基酸、糖类、β-谷甾醇。花蕾含挥发油0.18%,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Z、β-罗勒烯-Z、3 -罗勒烯-E、2,7-二甲基Ⅰ,6-辛二烯、芳樟醇、3,4-二甲基-2,4,6-辛三烯、小茴香烯、水杨酸甲酯、乙酸香叶酯、乙酸松油酯、香叶醇、蛇麻烯、8-愈创木烯、8-杜松烯、橙花叔醇等。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1.治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水翁花15~30克。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癍痧发热:干水翁花15克,狗肝菜15克。煎服。(《惠州地区中草药》)
3.治食滞腹泻:干水翁花15克,或加布渣叶15克。水煎服。(《惠阳地区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麝香 shè xiāng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属开窍药。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胆矾 dǎn fán
涌吐、解毒、去腐。属涌吐药。

鸡骨香 jī gǔ xiāng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理气药。

石菖蒲 shí chāng pú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属开窍药。

女贞子 nǚ zhēn zǐ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阴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南鹤虱 nán hè shī
有驱虫功能。属驱虫药。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