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

无花果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无花果
拼音拼读
wú huā guǒ
药材别名
天生子、文仙果、奶浆果
英文名称
fig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桑科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L.的成熟花托与果实。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倒卵形或近圆形,宽与长几相等,3~5裂,少不分裂,基部心形,裂片倒卵形,顶端钝,有不规则细齿;掌状脉明显;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毛;厚革质。隐头花序单生于叶腋,梨形,成熟时带绿色或青褐色。花单性同株,小花白色,极多数; 雄花生于花托近口处苞片间,花被2~6片,线形,雄蕊1枚,丝状;雌花花被4片,广卵形。瘦果三棱状卵形。花期夏季,隐头果成熟期秋季。
产地分布
常栽培在温暖向阳的边角隙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7~10月果实呈绿色时,分批采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实,鲜果用开水烫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较狭,带果柄及残存苞片。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内壁着生众多细小瘦果,有时上部可见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气微,味甜。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50~100克,煎汤内服,用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咽喉刺痛、痈疮疥癣。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或研末吹喉。
药理研究
石油醚、乙醚提物对兔、猫、狗均有降压作用,乳汁中含有抗肿瘤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和少量延胡索酸、枸橼酸、莽草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另含叶黄素、无花果朊酶等成分。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咽痛:无花果7个,金银花15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热音嘶:无花果干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干咳,久咳:无花果9克,葡萄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大便秘结:鲜无花果适量,嚼食或干果捣碎煎汤。加生蜂蜜适量,空腹时温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久泻不止:无花果5~7枚。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大枣 dà zǎo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太子参 tài zǐ shēn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石蝉草 shí chán cǎo
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水。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长春花 cháng chūn huā
解毒抗癌,清热平肝。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沙棘 shā jí
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属消食药。

无根藤 wú gēn téng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骨皮 dì gǔ pí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无花果 wú huā guǒ
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