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茉莉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茉莉花
拼音拼读
mò lì huā
药材别名
白末利、柰花、末梨花
英文名称
jasmine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木犀科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L.)Ait.的干燥花。
动植物形态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柄长2~6毫米,被短柔毛,具关节,叶片纸质,圆形、卵状椭圆形,长4~12.5厘米,宽2~7.5厘米,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序梗长1~4.5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锥形,花梗长0.3~2厘米,花极芳香,花萼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线形,花冠白色,花冠管长0.7~1.5厘米,裂片长圆形或近圆形。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我国南方各地广为栽培。
采收加工
夏季花初开时采收,立即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花多呈扁缩团状,长1.5~2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萼管状,有细长的裂齿8~10个,花瓣展平后呈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黄棕色至棕褐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连合成管状。质脆,气芳香,味涩。以朵大、色黄白、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微甘。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理气止痛,辟秽开郁。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3~10克,或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主治湿浊中阻,胸膈不舒,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疮毒。
药理研究
茉莉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疲劳、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苯甲醇及其酯类、茉莉花素、芳樟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湿浊中阻,脘腹闷胀,泄泻腹痛:茉莉花6克(后下),青茶10克,石菖蒲6克。水煎温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②治腹胀腹泻:茉莉花、厚朴各6克,木香9克,山楂30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头晕头痛:茉莉花15克,鲢鱼头1个。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目赤肿痛:茉莉花6克,千里光、野菊花各10克。水煎熏并内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⑤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茉莉花、菊花各6克,金银花9克。水煎服。(《中国药用花卉》)
⑥治耳心痛:茉莉花用菜油浸泡,滴入耳内。(《四川中药志》1960年)
相关中药材推荐

地枫皮 dì fēng pí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雷丸 léi wán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马兜铃 mǎ dōu líng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常山 cháng shān
截疟、涌吐劫痰。属涌吐药。

三丫苦 sān yā kǔ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燥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金沸草 jīn fèi cǎo
降气、化痰、行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黄芪 huáng qí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苘麻子 qǐng má zi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退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广藿香 guǎng huò xiāng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属化湿药。

山药 shān yào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