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苑

紫苑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紫苑
拼音拼读
zǐ yuàn
药材别名
紫菀、青菀、辫紫苑、软紫苑、返魂草根
英文名称
aster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
药用部分
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密生多数细根,根皮紫红色。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狭呈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渐上无柄。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片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河边。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药材性状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肺经。
功效作用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
用量5~9克,水煎服;润肺宜蜜炙用。用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毛叶醇、毛叶醇乙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另含紫菀氯环五肽、芦丁、紫菀苷A、紫菀苷B、紫菀苷C,表无羁萜醇、毛叶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有实热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久嗽不瘥:紫苑(去芦头)、款冬花各30克,百部15克。三物捣罗为散。每服9克,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苑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汤下。(《全幼心鉴》)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紫苑、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炼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④治小便不利:紫菀、车前子(布包)各12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习惯性便秘:紫菀、苦杏仁、当归、肉苁蓉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麝香 shè xiāng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属开窍药。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胆矾 dǎn fán
涌吐、解毒、去腐。属涌吐药。

鸡骨香 jī gǔ xiāng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理气药。

石菖蒲 shí chāng pú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属开窍药。

女贞子 nǚ zhēn zǐ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阴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南鹤虱 nán hè shī
有驱虫功能。属驱虫药。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