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七

盘龙七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盘龙七
拼音拼读
pán lóng qī
药材别名
石白菜、地白菜、大盘龙七
英文名称
Pelydraconid rhizome
功效分类
敛肺涩肠药
药用部分
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根茎粗壮,延伸,直径2.5~4厘米,沿石壁缝隙匍匐生长,半暴露;密被栗褐色鳞片和叶柄鞘的残余。叶基生,叶柄长1.5~13厘米,托叶鞘无毛;叶片近肉质,有光泽,圆形或宽卵状圆形,长5~25厘米,宽3~22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或略作楔形,边缘具锯齿或不明显齿,有时近全缘,两面具腺窝;叶脉明显。花茎长10~20厘米,光滑,中部以上具1披针形苞叶;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分枝,几先叶开放;花萼钟状,5深裂,紫红色,多脉;花瓣5,有深紫色脉纹,先端钝,基部有爪;雄蕊10;子房卵球形,基部2室,先端1室,花柱2,柱头大,盾状。蒴果2瓣裂口花期4~5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2500~3600米的湿润的峭壁石崖缝隙中。分布于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鞘须根和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近圆柱形,一端稍细,直径2.5~4厘米。表面褐色,具明显隆起的环节,密被褐色鳞片及残存叶鞘,并可见棕红色细根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棕红色或粉红色,略显粉性,近边缘有一圈点状维管束环列。气微,味涩、微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涩、微苦。归脾经、肝经、膀胱经、肺经。
功效作用
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活血。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6~9克。外用:研末调敷。主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疮,疥癣。
药理研究
盘龙七有镇咳作用、抗菌作用及抗溃疡作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岩白菜素。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使用。
配伍药方
①治泻痢后肠胃虚弱:盘龙七、红石耳各15克,朱砂七9克,黄精6克。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黄水疮、秃疮、疥癣:盘龙七、黄柏各5钱,椿根皮1两,共研细末,用清油或蛋清调和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