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叶

石楠叶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石楠叶
拼音拼读
shí nán yè
药材别名
风药、栾茶
英文名称
photiniae folia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干燥叶。
动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有时可达12米。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厘米,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密生,直径6~8毫米;萼筒杯状,长约1毫米;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鲜艳著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毫米,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芽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微涩。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主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药理研究
对离体、在体蛙心、兔心有兴奋作用;抑制蛙心,收缩兔耳血管,降低麻醉犬血压;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等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鞣质、樱花苷、山梨醇、正烷烃、苯甲醛、氢氰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有小毒。
配伍药方
①治腰膝酸痛:石楠叶、牛膝、络石藤各9克,枸杞6克,狗脊12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头风头痛:石楠叶、川芍、白芷各4.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偏头痛:石楠叶、蔓荆子、女贞子各9克,白芷6克,川芎4.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④治感冒咳嗽:石楠叶、桔梗、紫菀、桑白皮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咳嗽痰喘:石楠叶研末。装烟斗内燃着当烟吸。(《安徽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黑种草子 hēi zhǒng cǎo zi
补肾健脑,通经,通乳,利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绵萆薢 mián bì xiè
利湿浊、祛风通痹。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绞股蓝 jiǎo gǔ lán
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并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茉莉花 mò lì huā
理气止痛,辟秽开郁。属理气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甘遂 gān suì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熟地黄 shú dì huáng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血药。

滑石 huá shí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银耳 yín ěr
润肺生津、滋阴养胃。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