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

郁李仁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郁李仁
拼音拼读
yù lǐ rén
药材别名
乌拉奈仁、小李仁
英文名称
bunge cherry seed
功效分类
润下药
药用部分
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直立。树皮灰褐色,多分枝,小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短,长约2毫米,托叶2,线形,呈篦状分裂,早落;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少有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无毛或在脉间被微毛。花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具花柄,无毛;花萼钟状,萼片5,边缘具浅乳突状锯齿;花瓣5,白色或近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蕊1枚,子房1室。核果近球形,鲜红色,核近球形或倒卵形,顶端微尖,表面有1—3沟。种子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产地分布
生于荒山坡或固定的沙丘边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破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
长卵圆形或卵圆形,长5~8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浅棕色或黄棕色。顶端尖,基部圆,尖端一侧有一线形种脐,基部合点圆形,直径约0.7毫米,在此点散出多数棕色维管束纹理。种皮薄,内面贴有白色半透明的残余胚乳,子叶2片,乳白色,富有油质。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甘。归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作用
缓泻、利尿。属泻下药分类的润下药。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大便秘结、水肿、尿少等症。用量3~9克。
药理研究
薄层色谱法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均具鉴定意义;郁李仁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皂苷类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提取的蛋白质成分IR-AI和IR-B静脉注射有抗炎镇痛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苦杏仁苷、郁李仁苷A、郁李仁苷B、山柰苷、野蔷薇苷A、野蔷薇苷IR-A、野蔷薇苷IR-B、熊果酸。
使用禁忌
脾虚泄泻者禁服,孕妇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郁李仁、杏仁(炮,去皮、尖)、薏苡仁各30克。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②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姚和众方》)
③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30克。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④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3克,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⑤治赤目:郁李仁,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本草衍义》)
相关中药材推荐

龙葵 lóng ku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五味子 wǔ wèi z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檀香 tán xiāng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属理气药。

紫草 zǐ cǎo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厚朴花 hòu pò huā
芳香化湿,理气宽中。属化湿药。

峨参 é cān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皂角 zào jiǎo
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属涌吐药。

木贼 mù zéi
疏风散热、退翳、止血。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冬瓜皮 dōng guā pí
清热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冬瓜皮具有利尿作用,使排尿速度增加,且具有降血糖作用。

石南藤 shí nán téng
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