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参

土人参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土人参
拼音拼读
tǔ rén shēn
药材别名
锥花土人参、假人参、飞来参、参草、土洋参
英文名称
Talinum crassifolium
功效分类
补气药
药用部分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的根。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肉质。主根粗壮有分枝,外表棕褐色。茎直立,有分枝,圆柱形,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渐尖或钝圆,全缘,基部渐狭而成短柄。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二歧状分枝,小枝或花梗基部均具苞片,花小,两性,淡紫红色;萼片2,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10枚以上,子房球形,花柱线形,柱头3深裂,先端外展而微弯。蒴果近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多数,细小,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具细腺点。
产地分布
我国河南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或长纺锤形,分枝或不分枝。顶端具木质茎残基。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除去栓皮并经蒸煮后表面为灰黄色半透明状,有点状须根痕及纵皱纹,隐约可见内部纵走的维管束。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未加工的平坦,已加工的呈角质状,中央常有大空腔。气微,味淡、微有黏滑感。以条粗、干燥、质坚实、断面色乳白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淡。归肺经、脾经。
功效作用
补气润肺,止咳,调经。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主治气虚劳倦,食少,泄泻,肺痨咳血,眩晕,盗汗,自汗,月经不调,产妇乳汁不足。
药理研究
初步药理试验,土人参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土人参含有的总皂苷还可抗炎、抗菌。皂苷有溶血作用,刺激性强,毒性大。
化学成分
土人参根含甜菜色素(betalain)、草酸(oxalic acid)、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等。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虚劳咳嗽:土洋参、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劳倦乏力:土人参五钱至一两,或加墨鱼干一只。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脾虚泄泻:土人参五钱至一两,大枣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