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牛至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牛至
拼音拼读
niú zhì
药材别名
香薷、土香薷、土茵陈、白花茵陈、江宁府茵陈、小叶薄荷、满坡香、滇香薷、五香草、黑拉骨丹、小甜草
英文名称
Herba Origani
功效分类
辛凉解表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L.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茎基部木质,上部有分枝,四棱形,多少带紫色,被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两面具柔毛及腺点。伞房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圆状倒披针形。萼钟状,内部喉部有毛环;花冠紫红色或白色,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卵圆形,棕褐色,光滑。花、果期7~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草地、路边及林缘。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四川、云南、新疆、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开花时采收,将全草齐根头割起,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土,晒干后扎成小把。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茎四方形,表面浅棕紫色或浅棕色,密被倒向卷曲的微柔毛。叶对生,稍皱缩,易脱落、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钝,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浅心形,边全缘或有疏的小锯齿,黄绿或灰绿色,两面均被柔毛和凹陷的腺点。伞房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倒卵形,花萼钟状,顶端具5齿,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小坚果卵圆形,近无毛。质脆,易折断。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凉,味辛、微苦。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解表、理气、清暑、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大剂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用治感冒发热、中暑、胸膈胀满、腹痛吐泻、痢疾、黄疸、水肿、带下、小儿疳积、麻疹、皮肤瘙痒、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药理研究
牛至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抗微生物、镇静和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此外还含有齐墩果酸、日本椴苷、胡萝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箭叶苷A、对异丙醛基甲苯。
使用禁忌
表虚多汗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伤风发热、呕吐:满坡香9克,紫苏、枇杷叶各6克,灯心草3克。煎水服,每日3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多发性脓肿牛至、南蛇藤各30克。水酒各半,炖豆腐服。(《福建药物志》)
③治中暑发热头疼,烦渴出汗,腹痛水泻,小便短少,身体作困:香薷二钱,扁豆二钱(炒),神曲二钱,栀子二钱(炒),赤茯苓三钱,荆芥穗一钱五分。引用灯心草煎服。(《滇南本草》香薷饮)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