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草

霞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霞草
拼音拼读
xiá cǎo
药材别名
银柴胡、山蚂蚱
英文名称
gypsophila elegans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
药用部分
石竹科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全株无毛,粉绿色;叶长圆状披针形,有纵脉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萼钟状,裂片5。花瓣5,白色,先端2裂;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丝状。蒴果近球形,熟时先端6裂。种子卵形,微扁。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多生于山地草原。分布于华北、东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根部,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圆锥形,扭曲不直,直径2~4厘米。根头部常有分叉,中上部有众多的疣状突起及支根痕。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粗而扭曲的纵沟纹。外皮多已除去,但纵皱的凹陷处有残余而形成黄白相间的纹理。体重,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中心黄白色,可见黄白相间排列成2~3圈断续的环纹(异型维管束)。气微,味苦涩,麻舌。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辛。归肝经。
功效作用
清热凉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在山东作银柴胡用,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在东北、河南等地则代商陆作利尿药用。
药理研究
抗菌作用:霞草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对多种细菌和真菌产生抑制效果。研究表明,霞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细菌或真菌的细胞壁,干扰其代谢过程,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
抗炎作用:霞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研究发现,霞草中的某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霞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对身体的影响。研究发现,霞草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
抗肿瘤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霞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此外,霞草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测和清除能力。
化学成分
根含皂苷,其苷元为丝石竹皂苷元( gypsogenin)。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1、霞草银花汤:
组成:霞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
2、霞草白芷汤:
组成:霞草、白芷、薄荷、苍术、生姜、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适应症:用于头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感冒症状。
3、霞草地黄汤:
组成:霞草、生地黄、丹参、细辛、地骨皮、甘草。
功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适应症: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热盛血瘀所致的口腔溃疡。
4、霞草柴胡汤:
组成:霞草、柴胡、黄芩、人参、当归、川芎、白芍、甘草。
功能: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口苦、胸闷等症状。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