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子

甜瓜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甜瓜子
拼音拼读
tián guā zǐ
药材别名
甘瓜子、甜瓜仁、甜瓜瓣
英文名称
muskmelon seed
功效分类
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分
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缘蔓生草本。茎圆形,具比例行凹形,具纵行凹,被众多短刚毛。卷须先端不分叉,具刺毛。单叶互生,具长柄,长约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肾形,长4~12厘米,宽与长几相等,3~7掌状浅裂,丙面有柔毛,下面脉上具短刚毛。叶脉掌状,边缘有上整齐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腋,雄花数朵簇生,雌花单生,花萼筒状,5裂,裂片先端尖,密被白色柔毛,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有小尖头,长约2厘米,雄花具长梗,雄蕊5,联生成3,花丝极短,紧贴于花冠筒内,药室S形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梗较短,子房下位,长椭圆形,花柱极短,柱头3,靠合。瓠果,其形状与颜色因品种而异,一般为长圆形,长10~15厘米,外皮黄色、黄白色或绿色,有时具花纹,光滑,略有香气,味甜。种子多数,扁长圆形,多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收集,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呈扁平长卵形,长5~9毫米,宽2~4毫米。表面黄白色、浅棕红色或棕黄色,平滑,微有光泽。一端稍尖,另端钝圆。种皮较硬而脆,内有膜质胚乳和子叶2片。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肺,润肠,化瘀,排脓,疗伤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用量9~30克,水煎服,或研末。用治肺热咳嗽,便秘,肺痈,肠痈,跌打损伤,筋骨折伤。
药理研究
驱虫;抑菌。
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30.6%,脂肪48.7%,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多种氨基酸,还含球蛋白及谷蛋白5.78%和半乳聚糖,葡萄糖,树胶,树脂等。果仁中含脂类49.4%,其中中性脂类占91.5%,糖脂类占6.4%,磷脂占2.1%。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腹泻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慢性气管炎:甜瓜子60克。研粉,每次6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肺水肿,渗出性胸膜炎:冬瓜子、甜瓜子各120克。打碎煮汤代茶饮。(《施今墨对药》)
③治心烦口渴:甜瓜子9克,麦门冬12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④治肠痈,肺痈:甜瓜子30克,加白糖适量,捣烂研细,以开水冲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⑤治口臭: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含一丸如枣核大,亦敷齿。(《千金要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穿破石 chuān pò shí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小茴香 xiǎo huí xiāng
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属温里药。

白附子 bái fù zǐ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膏 shí gāo
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紫玉簪 zǐ yù zān
拔脓解毒,生肌。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榔榆皮 láng yú pí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石楠叶 shí nán yè
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